HARM
危害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一)静脉血流滞缓
临床上发现肢体制动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形成静脉血栓,这些都是提示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长期肢体制动或偏瘫引起胭窝部的静脉血淤滞。
相关因素包括:瘫痪、手术麻醉、长期卧床、术中使用止血带等。
基于病因学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40岁、慢性心力衰竭、制动、腹腔镜手术、下肢骨折、恶性肿瘤、肥胖、瘫痪、妊娠、既往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体克、腹部/盆腔肿瘤、静脉曲张等。
(二)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
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
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损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如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损伤(静脉穿刺、手术损伤血管、长期捆扎)和化学性损伤(输注各种刺激性或高渗的溶液)。
(三)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血液黏稠度增高。术后血清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肿瘤患者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黏蛋白、凝血活酶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相关因素包括:手术、外伤、输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