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TREATMENT

特色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腰痛并常伴坐骨神经痛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病变。这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基层地区发病率较高, 发病年龄 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约6~8:1。在我国腰腿痛门诊中大约10%-15%的患者被诊断为腰突症,因腰腿痛收治住院患者中诊断该病的病例大约占25%-40%,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内部为髓核,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也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是腰椎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有外伤,劳损或过劳,受寒受湿等。主要如下:

1、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因素: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组织易产生退变,这种退变即老化的过程。一般认为人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其中纤维环、软骨终板、髓核均产生病理性退变。

2、外伤因素:当椎间盘有了生理性退变或纤维环有了裂隙时,外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诱因。若腰椎间盘突然受到挤压或扭曲,造成髓核压力增高,可使髓核从纤维环的裂隙突出到椎管内。同时,若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同时震动亦影响椎间盘营养,对微血管的影响均可加速椎间盘突出。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 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微弱。

(2) 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3) 腰骶段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这些异常造成椎间隙宽度不等,并常造成关节突出,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使纤维环受到的压力不一,加速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

1. 年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因此退变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2. 身高与性别:身材过高易发腰突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

3. 腹压增加: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高,破坏了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

4. 不良姿势: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以缓解腰部压力,如长期处于某一姿势不变,即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特别是长期弯腰、久坐更容易诱发本病。

5. 职业因素: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白领劳动者低。汽车驾驶员由于长期处于颠簸和振动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且反复变化,也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6. 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推荐医生